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关于印发《苏益南同志在学院三届三次教代会暨三届二次工代会上的工作报告》的通知

时间:2018-09-18

苏工院〔2017〕3号

单位:

《苏益南同志在学院三届三次教代会暨三届二次工代会上的工作报告》经学院三届三次教代会审议通过,现成文下发,请各单位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本单位实际,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苏益南同志在学院三届三次教代会暨三届二次工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二O一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


聚力改革创新  聚焦师生成长  聚心事业发展

为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筑好基开好局迈好步

 ——在学院三届三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7222日)

院长  苏益南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院行政向学院三届三次教代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会议的列席代表和列席今天大会的教职工提出意见。

一、学院2016年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2016年是学院开展“卓越工程”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实施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起始之年。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院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以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响应江苏“两聚一高”发展方略,围绕苏州“一基地一高地”建设使命,强化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使命,坚持主攻“智能制造产业”,主打“产教融合特色”,主谋“高职教育本色,省教育厅办公室于20168月,在江苏教育工作简报19期以《3044am永利集团“校、地、企”三方合作创新协同育人模式 》为题,专题报道我院“校、地、企”三方协同育人成果(全年33期);江苏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61116日,在江苏教育体制改革简报2016年第10期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实施博士倍增计划,有效提升师资建设水平》为题,专题报道我院“博士倍增”计划取得的显著成效,这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学院办学成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学院在行业内乃至教育部相关部门进一步提升学院声誉,扩大办学影响力创造了契机。

(一)高度重视,学院卓越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2016是学院卓越工程的起步之年年初学院认真制定学院2016卓越工程实施方案11个大项,94个小项的项目全面对接学院在党的建设、教学科研、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一年来,全院各单位精心组织、凝心聚力全面参与,充分展现全院师生员工人人追求卓越,人人争创卓越,人人成就卓越的良好精神风貌,在学院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工作、学习氛围。年末,学院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卓越工程项目设计、项目组织、项目展示、项目绩效、项目考评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为2017年卓越工程建设更加精准对接各级各类主管部门项目,更有效调动参与省级及以上重点项目竞争积极性,更合理完善内部培育机制等方面,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细化了路径。

(二)注重内涵,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16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学院积极推动文化专业队伍和组织“四大建设”,成效明显。据江苏省高端智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30报告(2016)》显示:学院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13,在苏高职院校第2。仅2016年学院获得江苏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全省高职2所,省发改委项目),江苏首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项目1个(全省高职2项,省经信委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第三批众创空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全省高职第一),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全省高职10项),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等奖(科技进步奖,全省高职院校3项);博士总数处高职院校前列,博士在专任教师中的占比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企业学院”办学模式荣获苏州市首届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高等教育类);再次获得江苏省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2项(全省7所高职获2个项目一等奖);2016年招生文科分数线位列省内第16名,理科分数线位列全省第13名,报到率为94.2%,省内外专科录取达98.2%,生源质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三深化改革专业建设力度不断增强。

学院积极顺应苏州一基地一高地战略要求,聚焦智能制造产业不断调优专业结构,形成了省品牌专业、省品牌培育专业、院品牌专业的梯队架构;新增智能产品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环境艺术设计3个专业;获得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2个,江苏高校重点教材3本(全省立项3本以上高职院校16所),江苏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竞赛获奖8项(奖牌榜位列全省13位),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微课比赛一等奖2项(全省高职2项以上共8所),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获得优秀(全省高职7所优秀);以优秀成绩完成苏州市高职优秀新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终期验收。学生在政府主办的全国性技能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100%通过省厅毕业设计抽检,学院获得四六级和英语AB级优秀考点荣誉称号,并作为高职代表在全省英语四六级考试工作大会做经验介绍。

(四聚焦融合,校企合作特色不断彰显。

围绕主打“产教融合”特色的校企合作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趋势,以“一本四联”办学思路为指引,召开了2016年理事会年会,进一步拓宽了学院“主体、利他、务实”的政行校企联合的校企合作路径;召开苏工院“企业学院”建设发展论坛,依托企业学院平台,有效推动了校企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劳模进校园、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企业奖学金等项目的实施;成立了昂拓精密制造学院、广林学院等12个专业层面的三级专业企业学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6门,开发教材3部,实现了学院所有专业订单培养全覆盖,全院所有班级企业冠名全覆盖。

(五搭建平台科研创新能力明显加强。

围绕“智能制造”发展主线,学院牵头成立了全国“机械行业精密制造及智能化产教协同创新联盟”和“江苏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联盟”;创建了苏州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省市众创空间、省级工程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教师开展企业合作、科技创新拓展了路径。至2016,学院已连续三年成功立项省级社基金项目,连续三年有4项科研成果入选苏州蓝皮书——中国苏州发展报告》连续三年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超过篇。依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王小梅的学术论文2015年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1612期)我院全国公办高职院校2015发表高职科研论文中位列18,在江苏公办高职院校中名列第52016学院立项纵向课题102项,总经费314.8万元;立项横向课题总经费420.5万元;全年申请知识产权262项,已经获得授权18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6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在省内高职院校领先;完成企业技术改造145,技术服务经费1041.6万元

(六内培外引,师资队伍结构高效调优。

学院积极推荐优秀骨干教师申报各级人才项目共有7人次先后获第五期省“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省第十三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青蓝工程”等荣誉称号,1人获评江苏省教学名师(全省高职共13名),1个团队获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全省高职共10个)。优化职称结构,上报并通过省厅评审高级职称9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申报并通过中级职称8人;2016学院通过创新校企共招共育”博士人才引进方式,录取博士33人;辅导员按1:200配备到位。一年来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培训项目28人次,省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项目2人,中青年教师境外研修项目1人,省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1人;组织教师赴境外研修19人;通过在企业创设人才定岗实践工作站等方式年度10位教师完成脱产实践达半年及以上。

(七全员育人,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高。

学院积极落实“一核四全”的育人工作理念,召开了面向全院的学生工作会议,提出了“立德树人为本,核心价值铸魂”的学生工作总体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强身、健心、精技、博爱”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年来,通过实施学生主题教育的项目化、品牌化和特色化,全面深化教书育人功能,努力将文化艺术、志愿服务和科技创新等工作内容融于各级各类团学活动之中,1位同学获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多名辅导员获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复赛)二等奖,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创新、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和工作案例评比一等奖等奖项;院团委获评苏州市2016年度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依托省大学生创业基地、苏州市校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2016入驻创业团队25,创办企业15成功孵化创业团队16建成创新工作室或导师工作室5立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17项,学院获得江苏省创新创业成果交流展优秀组织奖(全省8)。多年来,学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28%2016届学院年终就业率达到99.1%

(八规范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

2016上半年,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经教代会、教学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研讨,在召开多次针对性的专题研讨会后,先后报苏州市政府、江苏省教育厅最终审定。结合教学工作会议和学生工作会议,全年学院出台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教学质量卓越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等近10份教学、学生工作文件;结合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研制、修订《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科研课题结题材料规范》、《学院采购管理办法》、《学院差旅费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学院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试行)》等近10项规章制度结合苏州编办相关要求,完成学院“三定材料上报并进一步修订完成了学院“四定”第二稿,不断推动学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体制机制的优化。

(九加固保障,办学基础条件不断完善

学院高度重视学院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专业实训楼维修改造、建筑实训楼改造、田径运动场改造、学生住宿条件改善、公寓区绿化改造二期等项目,完成市级专项建设资金2500余万元;积极推进学院新建实训大楼建设项目,主动邀请上级领导到校指导努力推动项目进度。全年累计进行市招工程10项,校招工程项目6项,完成各类政府采购资金约8100万元,完成学院首个集录播教室、虚拟演播室、录音棚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演播室建设。全面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了学院校情分析系统的建设;完善数字化校园平台及相关业务系统运维;积极拓展“校园一卡通”在迎新生、学生缴费等方面的功能;全年完成采购、验收、编目图书11184册,有效丰富了图书馆资源。

(十民主治校,和谐院校建设不断推进

学院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学院支持各民主党派围绕学院中心工作,适时适地开展“吴文化宣传和教育”等弘扬“正能量”的特色活动,召开了2次党外人士座谈会,引导广大统战成员积极为学院发展贡献力量;建立健全民主党派人士信息网络,学院民盟支部被评为“纪念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七十五周年”先进集体;组织开展“敬业讲师团”活动,积极发挥学院关工委的作用。学院积极拓展对外宣传渠道,全年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各类主流纸质媒体发布新闻55篇,省级以上网络媒体原创发布新闻130余篇,特别是关于学院校企合作创新做法的报道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稳步加强教代会工作,对收到的提案和建议逐一进行了回复和落实;通过院领导接访日、院务公开等方式,积极听取广大教职员工心声,并努力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回顾总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是诸多有关部门单位的关心、帮助和指导的结果,也是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勇气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向全体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学院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2017年是学院全面实施“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提升质量、开放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一年,学院认真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聚焦内涵建设,把握发展契机,面对时代挑战,努力创造和提供有效的、优质的、水平教育供给,扎实推进学院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学院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201612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学院要努力在乎学生、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育人精神;从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学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教书和育人二者统一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落实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等要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从而春风化雨、入脑入心。学院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结合自身工作主动承担育人职责,学院将进一步深刻认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举措,努力把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新的境界。

(二)江苏省党代会精神为学院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明确目标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方略,省委书记李强在参加苏州代表团的讨论时,就如何推进创新发展提出了四个需要苏州深入思考的问题,即“创新四问”(在全省创新格局中,苏州怎样发挥引领性作用?在推进自主创新中,苏州怎么追求原创性成果?在全面提升创新水平的基础上,苏州怎样打造标志性平台?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上,苏州怎样体现开放性和包容性?2017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了要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两聚一高”战略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夯实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教育和人力资本根基”;苏州十三五期间将努力建成“一基地一高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四大行动计划、产业科技创新五大行动计划及市政府实施创新发展十项重点工程,作为一所市的具有工业特质的高等职业院校,立足苏州,服务江苏,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主攻智能制造产业、主打产教融合特色”是我们把握时代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我们努力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进一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企业深度融合,努力苏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建设“高新江苏”发展使命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学院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规划了路径。

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重要文件,江苏省、苏州市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战略重心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办学质量水平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高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一轮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契机即将到来2015,学院以优秀的成绩通过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验收学院参与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竞争带来机遇但同时兄弟院校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也对学院参与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竞争带来了挑战。我们要以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精准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引领,人才培养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开拓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专业教师和毕业生在行业企业的知名度,提升学院产业发展的贡献度和在社会、兄弟院校的影响力,努力推动学院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增强责任感和机遇意识,科学谋划学院2017年各项工作。

近年来,学院办学综合实力迅速提升,特别是2016年核心竞争力指标处于全省前列,学院人才培育的成果逐步显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逐步加强,科研技术创新的能力显著提升,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有力彰显,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学院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即到2018年,使学院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学院创建更高水平高职院校增添了勇气和信心。

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是学院实现“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学院“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更是学院获得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后的又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全院师生员工要站在全省、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层面,统一思想,攻坚克难,凝心聚力,人人主动,人人参与,人人做贡献。一是人人主动:以主人翁的姿态,主观能动的思维,主动积极作为。学院每一位教职员工要在申报高水平职业院校等项目中体现主人姿态,人人主动思考自身应承担的工作任务,不能成为观望着;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弥补可能存在的客观不足;要主动履行每个人的职责,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体现主动作为。二是人人参与:学院“一本四联”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实行“政行校联袂,师生企联合,教研用联动,学做创联贯”)为师生员工清晰地指明了努力奋斗的方向,学院将整合办学资源,精准地对接“智能制造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主谋“高职教育本色”;每一个单位要结合工作目标,深化落实“规范、务实、创新”的要求;每一位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都要围绕学院的办学方向,对照学院的工作目标,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三是人人贡献: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学院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在学院这个“综合体”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进而产生“化学作用”,实现基因突变式的“转型升级”;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教职员工。

三、2017年的工作要求和重点目标

2017年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具体要求,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卓越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为契机,切实推动学院事业发展再创新辉煌。2017年学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力改革创新,聚焦师生成长,聚心事业发展,在全面从严治党、抓好党建方面谋划新举措;以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抓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方面做出新成效;以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为载体,在教学改革、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1. 完善项目设计,持续开展卓越工程建设。

2016年,学院卓越工程建设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2017年学院将继续开展卓越工程建设,进一步体现项目设计的精准、项目组织的精心,项目展示的精致、项目绩效的精巧、项目考评的精细。项目设计要精准,就是要努力从举办一个项目比赛中获得“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比赛成效,如同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水平的观测点是技能大赛、微课大赛和信息化大赛;项目组织要精心,就是要“搭好台,唱好戏”,组织者和参赛者都要精心准备,主动成为项目的参与者,让卓越杯项目评比成为系部展示成果的窗口,单位学习榜样的渠道;项目展示要精致,就是展示内容要进一步规范为当年度的工作成果,更好地体现规范性、统一性;项目绩效要精巧,就是要将卓越杯项目奖励与各单位争取绩效项目统筹考虑,要将卓越绩效分配到项目汇报者、实际参与者、素材提供者等各类人员;项目考评要精细:就是要在制定考评细则方面进一步完善,“说的好,做的好”要奖励,“做的好”的也要鼓励。

  1. 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聚焦苏州一基地一高地”战略目标,学院将更加紧密结合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趋势,以品牌专业有效支撑产业需求,模式创新有效提升培养质量,突出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一是调结构:结合苏州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学院的专业结构急待优化,如何借助苏州产业技术领先其他地区的优势,率先开发面向新的产业技术的新专业,加快培育全省高职院校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专业”?同时,如何将“进出”两不旺,缺乏专业带头人和专业建设成效的专业,逐步压缩规模实现转型发展,都是我们急待破解的难题。二是攻产业:主攻“智能制造”产业是学院2017年专业建设的方向,每一个专业都要努力在“专业特色鲜明”上下功夫,激发专业发展的生命力;三是打特色:主打“产教融合”特色,即生产与教学的融合,努力把“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组织形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场所多地化、教学时间分段化、教学主体双师化、教学方式灵活化、教学资源和路径开放化”落地落实,将“教师、教材、教案、教室、教风”五教合到“产教融合”这一系统中;四是谋本色: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把“职业和教育”有效融合,作为高职,我们重点要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专”一项,而不是求“全”;五是彰特长:每一位专任教师都要按照六个一追踪“一个”科学发展前沿,掌握“一本”得心应手的教材,制定“一套”科学的教案,吸引“一批”喜欢自己的学生,深入“一家”真心用你的企业,打造“一批”属于自己的成果)要求,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找到自身的“专”,实现教师能教、会教,学生会学、乐学。

  1.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双方人才共育。

产教深度融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学院将进一步依托三级企业学院模式理事会平台,扩大企业学院规模,拓展企业合作渠道,并在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冠名培养项目、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教学实践项目、高端人才共用等方面进一步做深做实,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成果分享的产教融合成果数据化规模化、可视学院将通过制定和完善《专业企业学院管理办法》、《专业校企合作绩效考核奖励办法》等产教融合制度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落实“校企合作融于全程”要求;通过深化企业学院内涵,细化校企双方在运行机制、共育人才、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建师资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举措;通过借助理事会平台,进一步发挥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纽带作用,积极拓展与亨通集团等“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开展合作,发挥高职院校在服务企业、技术培养等方面的职能和优势。具体来说,一是要真做,要努力把“产教融合”学通、真学、真懂、真信,将每一门课程的项目化、典型产品选择落实到位,融入课程建设和教学中;二是实做,每一个教学单位要深入思考“产教融合”与本单位具体实践的结合,有目标、有举措、有思路、有成效,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具体工作中;三是做优,要以学院的办学愿景(“教师有尊严感、学生有自豪感、员工有成就感”;“在企业有满意度、在行业有美誉度、在政府有信誉度”)为指引,努力体现有声有色、有名有利的工作成效,得到社会、企业、媒体及主管部门的认可。

  1. 突出人才强校,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学院要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外用足编制,继续开展“博士倍增”计划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编外引进的用工方式;对内,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育省市级及以上高端人才。一是落实百名博士、百名技师的“双百方针”。继“博士倍增”计划后,学院将进一步以校内培育为主,开展百名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和打造工作,学院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成为技能型人才,学院将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等方式,积极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各显技能,百家争鸣”,努力成长为学院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的排头兵。二是打造一批教学科研团队。学院每一个专业都要打造教学团队,从职称方面来讲,要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工程师、技师;从学历方面来讲,要有博士、有硕士等,不再单打独斗,实现共同战斗,发挥团队工作的集群效应,实现“1+12”的工作成效。各单位要以学院《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苏工院〔201646号)为原则,成立“帮扶小组”,主动与人才培养本质相联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帮助本单位教师做好自身规划,找准标杆,明确方向,制定好“路线图”和“施工图”;每一位教职员工要主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珍惜机会,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转型升级。

  1. 依托项目平台,着力加强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行竞争的关键要素,学院基于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创新联盟众创空间及工程实验室等平台,站在苏州地方经济发展实际,聚焦“智能制造”产业,聚力创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为学院培育和申报更高层面的项目平台打基础一是搭平台学院各单位要在全领域内寻找机会搭建平台,体现眼界宽;要以人的培养、才的培养为出发点搭建平台,体现思路宽;要以长远的眼光,从利他利人的角度搭建平台,体现胸襟宽,让师生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渠道得到锻炼,激发才能。项目项目建设是促进教师教学、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学院管理人员要努力做到“五个一”要求,即“每一名管理人员都要制定年终目标、考核指标、实施方案、撰写一篇立足岗位的调研报告、撰写一篇管理论文”;辅导员要努力做到“六个一”要求,即“建立一个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树立一个特色品牌,掌握一门擅长的课程,牵头组织一次示范活动,申报一个思政课题,撰写一篇思政论文”。三是引人才:人是万物之灵,要努力找到能干事的人干成事,把能做事、会做事,做成事的人安排在学院重要岗位上,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出智慧,聚力量。

  1. 打造校园文化,凝练文化特色育人品牌。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学院开展“四全育人,强化“强身、健心技、博爱”育人主题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开展思政教育载体建设;完善管理服务,优化日常行为考评体系;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切实通过素质教育平台建设、选树师生先进典型人物、开展届次化主题活动方式强化育人品牌特色,真正地体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具有苏工院特质的严谨专注、精益求精、敬业乐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结合办学特色,学院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特色引领,探索涵盖职业精神、职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等内容的校园文化特色一是景观标识为元素实现可视化育人:开展工匠文化长廊、工匠生涯养生步道建设,突出环境育人功能,给予学院文化建设以“温度”,展现有血有肉,有内涵,开出文化之花,结出文化之果;二是以标准化成体系为规范,实现行为化育人即学院“规范、价值、愿景”的具体体现,要努力建设高端制造业质量文化体验中心,引导学生体验和融入生产工艺文化氛围,全方位展示学院校企共融的校企文化特色构建教学5S职业标准化育成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展现工匠精神;三是以宣传教育平台为载体,实现有声化育人 积极构建校内工匠文化讲习所、校外工匠精神实践基地大宣传教育平台形成学生阵地、系统化的工匠精神教育和传播,让苏州市,乃至江苏省及教育主管部门看到学院的建设成果和创新举措。各单位学院育人平台育人牌建设过程中,发挥本单位的育人传统和特长,积极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每一位教职工都要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转化有声有色的教学和有情有义服务。

  1. 围绕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紧密结合学院发展实际,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落实国家、省、市主管部门对学院建设发展要求的务实举措,是实现学院办学愿景的重要保障,更是学院各单位围绕学院中心开展工作的规范依据。学院将以落实“产教融合制度”为重点,通过建立学院技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发展咨询智库,完善学院专业发展治理机制,有效整合行业企业专家、特聘教授及学院内部高端人才的力量,为学院重大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重要管理创新和办学质量评价等方面提供智力保障;通过“企业学院”平台,完善协调育人机制,规范企业学院在运行机制、共育人才、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建师资和社会服务方面组织和实施;通过苏州长三角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完善协调创新机制,在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建立规范的制度依据;通过建立机械行业精密制造及智能化产教协同创新联盟平台,完善协同发展机制,系统化建立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专业发展、创新技术服务等体制机制;通过引进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完善行业评价机制,建立“学习统筹,分类支持,院系主体”的工作机制。各单位要时刻站在学院建设发展的层面,联系本单位实际落实学院改革创新的举措,将制度规范落实到具体的项目设计上;每一位教职员工要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实效来解读和践行学院的体制机制创新。

  1. 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改善办学条件,是学院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学院将以综合实训大楼建设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进工程建设,切实为学院提升办学硬件设施做好关键性的准备;学院将以智慧校园建设为载体,积极打通各业务系统“信息孤岛”的局面,努力推进学院智慧教与学平台、校园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学院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制度落实,发挥全体教职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积极推进院务公开;加强学院安全稳定管理与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重视并加强校园周边和校园内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消防安全工作;重视和加强学院舆论环境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神清气爽的校园环境,积极在更多的主流媒体、教育主管部门媒体上发布学院办学特色、办学成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美誉;努力在与兄弟院校的各级各类竞争中更多地展现苏工院的气质和特质,获得更多的同行认可和关注;深化工会的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教工会会场所建设,关心教职员工生活,努力为师生员工办实事。

各位代表,同志们,事业发展催人奋进,学院进步你我争先。回顾过去的2016年,我们感到既有奋斗的艰辛,又有收获的喜悦和奋进的信心。展望2017年的工作目标,我们深感形势逼人,机遇挑战并存,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以更加振奋精神和严谨工作作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院“卓越工程”为引领,以高水平高职院校创建为契机,齐心协力,改革创新,化挑战为机遇,转压力为动力,为加快实现学院“三步走”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