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章程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3044am永利集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时间:2024-10-15

3044am永利集团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中宣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苏高校校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标准(试行)》等文件要求,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学校网络思政工作开展,不断提升我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价值引领、成长服务、学习指导相结合,不断完善任务举措,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构建网络育人体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强化网络队伍建设,扎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力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二、机构设置和组织领导

成立3044am永利集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以下简称“网络思政中心”)工作专班,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专班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教务和网络信息化等部门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专班成员由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学工部、财务处、保卫处、后勤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校园与图文信息中心等单位负责人组成。专班负责全面协调和指导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解决学校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舆情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部署重要任务,督促检查相关工作落实情况。

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网络思政中心日常事务。成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专家委员会,负责学校网络思政建设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等工作。遴选思政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以及党务工作者等,开展校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策划运营和制作传播,创建和培育网络名师工作室,鼓励和支持二级学院建设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站,每年评选一批师生“校园好网民”。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一)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1.着力打造智慧思政平台。以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深入推进学工系统、学生事务“一点通”等网络平台建设。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整合全校数据资源,加强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和省级网络思政中心、苏思享等平台的密切联系和合作,进一步增强服务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级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网络平台,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牵头部门:学工部,参与单位:宣传部、后勤处、校团委、数图中心、各二级学院)

2.推动学生社区“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社区,依托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一站式”服务网络平台,与学校其他业务平台对接实时获取用户相关数据,提供自助打印、信息查询、资料借阅等功能。上线师生交流版块,安排专人值班,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拣推送,及时处理,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推进党政领导干部、教学人员、学生管理队伍、后勤服务等力量入驻学生社区。(牵头部门:学工部,参与单位:保卫处、后勤处、数图中心、各二级学院)

3.打造校园融媒体矩阵。依托学校融媒体中心,发挥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B站、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功能特点,形成立体化、多方位、交互性的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联动矩阵。着力通过视频图像、文字图片的动静态结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实效性。(牵头部门:宣传部,参与单位:学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

4.推进校园智慧思政建设。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整体规划,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建设的思路,推动学校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建设。通过坚持服务教学需要、构建教育场景,打造网络教育课堂和育人空间,建设一个中心;通过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推动信息传受、学习探究,搭建一批资源;通过促进思政课讲活理论、做活实践、激活主体,打造一批课程,为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提供有力支撑。(牵头部门:教务处,参与单位:数图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丰富网络内容供给

5.培育网络精品微课。以项目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打造一批网络思政“金微课”。以辅导员、班主任等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职员工为主体,重点围绕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安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培育一批精品微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依托红色场馆、实践教学基地,培育一批专题微课,择优推荐参加省级“高校网络思政‘金微课’征集”等评比活动,着力将网络阵地打造成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三课堂”。(牵头部门:教务处,参与单位:学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

6.创作优秀内容作品。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主线和重点内容,在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和形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等方面创作出在内容上有深度、情感上有温度的网络产品,打造一批精品专题专栏网络文化作品。以全国全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活动为抓手,引导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微动漫、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堂、微公益、微广告等形式创作出喜闻乐见的“微”作品,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说服、舆论引导更接地气,更具生命力。(牵头部门:宣传部,参与单位:学工部、校团委、数图中心、各二级学院)

7.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教育等进网络。紧密结合重大时事热点、重要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开展网络特色活动,如微展示、微党课、微团日等,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届次化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读书节、网络微创作等网络实践活动,着力打造精品网络教育项目。(牵头部门:学工部,参与单位:宣传部、校团委、数字化与图文信息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

(三)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8.强化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依托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完善校园舆情监测应对体系。定期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密切关注学生中的热点话题,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相关诉求,预警及预测学生行为,推动个性化、精准化施策。同时,积极加强敏感时期、特殊时段舆情信息分析,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牵头部门:宣传部,参与单位:各单位)

9.开展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实施“校园好网民”培育工程,开展网络文明素养教育,网上网下相结合,举办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批判能力,实现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教育引导学生科学、文明、健康、守法上网,提升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着力培育有高度安全意识、有文明网络素养、有守法行为习惯、有必备防护技能的苏工好网民。(牵头部门:校团委,参与单位:学工部、各二级学院)

(四)加强网络队伍建设

10.培育网络教育名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照全国、全省网络教育名师推荐遴选要求,面向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员工,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党务工作干部和专业课教师等,遴选培育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网络育人成效明显、作风务实清廉的校级网络教育名师。为学校扎实开展理论宣传教育、网络热点阐释、网络作品创作、网络人才培养、网络阵地建设等工作,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提升网络思政育人成效,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提供人才保障。(牵头部门:人事师资处(教师工作部),参与单位:各单位)

11.建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聚焦辅导员履职尽责、成长发展需要,注重发挥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建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制定工作室成员学习成长计划,能够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在建设周期内实现学习成长目标;紧紧围绕工作室建设主题,深化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产出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工作指南、案例或视频。引导全校辅导员以企业微信、微博、QQ、抖音等为主要阵地,抓住学生成长需求和认同取向,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主动开展网上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提升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遴选优秀案例参加全国全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遴选优秀工作室申报全国、全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牵头部门:学工部,参与单位:各二级学院)

12.完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聘请网络专家、理论课教师等组建专家指导团队,以报告会、培训会、项目研究等方式,对网络名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网络宣传员、舆情监督员等开展网络媒体素养、网络技术应用、舆情引导能力、产品开发能力、网络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能力。把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网络文化(活动)研究和队伍建设,支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论文专著等学术研究工作,定期开展典型案例和经验交流,探索建立学校网络育人的长效机制。(牵头部门:宣传部,参与单位:组织部、科技处、学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

四、保障机制

(一)压实工作责任

各单位要结合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充分挖掘整合学校优势资源,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举措,要围绕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相关要求,进一步精心组织,对照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完善工作机制

构建学校党委统一指导、党委宣传部牵头、各单位协同联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机制。校党委每学期开展专题研究1次,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工作专班每学期就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作部署。

(三)协调调动资源

整合校内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网络建设管理、思政课建设、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力量,共同参与中心建设。对照中心建设标准落实经费、场地和专兼职工作人员,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四)加强考核激励

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和中心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总体布局,纳入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考核,纳入意识形态专项督查,以及教育教学评估、平安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体系。


返回原图
/